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No.302_Jan-24
Magazin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e 康健雜誌

飲食大未來,邁向真健康之路

靈活採用呼吸法 讓創傷成為完全打開的門 • 呼吸法是古人留下的寶藏。無論《瑜伽經》談調息、佛教經典的呼吸法門、道家的吐納,都知道如何運用呼吸引發身心轉變。

追求「看得好病」 而非只是「看得到病」 • 全球每年病逝的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三死於慢性病,對生命威脅很大。提升自我的健康識能,可減少患病風險及醫療浪費。

自我挑戰與成長 不要因銀髮就停止 • 年齡不是停止學習的藉口,多練習、有疑問就請教,也能熟能生巧;更可以鼓起勇氣,圓自己的夢。

以他律帶動自律 • 日前參加一個談論閱讀的活動,主持人稱我是一個在閱讀路上有極高自律性的人,我很意外。

針藥並施,挽救青光眼 • 陳小姐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下班回家或假日常熬夜追劇,最近覺得眼睛不適,嚴重時會脹痛,本以為休息會改善,沒想到視力變模糊,到眼科就診診斷是青光眼。

面對呼吸道疾病來襲 如何打造不生病好體質? • 《康健》會員專屬直播節目《請問康健》邀請兼具中、西醫資格的顏宏融醫師親自解說,如何預防流感、感冒、黴漿菌感染。

每餐7分飽 抗老更易瘦 • 現代人普遍飲食過剩,導致肥胖或代謝性疾病找上身。過去研究也發現,不要吃太飽、太快,有助控制體重、遠離慢性病、強化免疫力、抗老化,甚至有助遠離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及失智症。怎麼判斷7分飽?大約是已不覺得餓,可吃可不吃的「微飽感」。掌握4訣竅,輕鬆養成「7分飽」好習慣。

戰勝癌症的9大新突破 不只治療,預測能力更強大 • 癌症每年導致1,000萬人死亡,不但高居全球死因第2位,在台灣更連續41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醫學的快速進步,正為癌症治療與診斷帶來新曙光。

2024飲食大未來

減就是佳

好好喝水

毛孩飲食上座/咖啡喝健康

漢方強勢來襲

永續是王道

個食不將就/小份量潮流

KOP 引領風向/買單匠職人

餐飲數位革命

付費訂閱是日常

零食機能化

有植萃就加分

植物性蛋白持續瘋/手搖茶機能化

蛋白質商品化

運動補充再進化

食材奔頂級/國產藍莓來了

豆中之王樹豆/原民西洋菜

失落油芒再現

五穀之寶小米

唯我專屬/區隔又迭代

女力崛起了

喜迎Z世代

療癒睡好眠/好情緒是信仰

美國名醫奧茲的超級食物法 5原則啟動身體自癒力 • 超級食物」這個紅遍全球的營養概念,如今之所以為人熟知, 美國名醫奧茲(Mehmet Oz)堪稱背後的一大功臣。

營養不是吃多少就能有多少 揭祕國民營養教母的一日餐桌 • 主持國民營養調查30年,為全民規劃健康飲食藍圖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為什麼認為健康飲食應該「動態調整」?平時又如何運用營養專業,為自己和家人顧健康?

法餐南霸天簡天才力挺小農 用在地好食材摘米其林綠星 • 在高雄經營11年的THOMAS CHIEN Restaurant創辦人、廚藝總監簡天才, 在最新公布的米其林2023榜單首度入榜並摘下綠星,標舉其在永續作為上的領先。

品嚐有別牛奶的拿鐵新風味 咖啡好伴侶配搭指南 • 品嚐咖啡是個享受,從磨豆開始就滿室芬芳,讓人心情愉悅,喝下肚不但提神醒腦,

香蕉皮、紅藜殼「升級再造」 助環境永續還讓人更健康 • 產業界近年興起「升級再造」風潮,從淘汰食材和剩食中尋找新商機,就是減廢運動的新實踐。

台灣起司征服米其林評審味蕾 慢慢弄助摘22顆星 • 每天現擠牛乳,除了鮮飲之外,還能做成雪白柔軟的天然起司,觸動味蕾。使用國產鮮乳的「慢慢弄」,掌握起司的美味公式,將里程短、風味佳的新鮮起司送到餐桌上,成為台灣唯一一家以國產自製起司打入餐廳、飯店的乳酪坊。

跟著地圖探索台灣獨特食材 認識前所未見的台東 • 台東推行慢食已有10餘年,透過每年的「台東慢食節」,不但讓大眾品嚐在地滋味, 也認識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更加了解食材產地,展現地方珍貴的人文故事和風土滋味。

73款火鍋湯底 大評比 • 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圍爐吃火鍋是一大享受。市售火鍋湯底訴求方便、快速、口味多變,是許多消費者的好選擇,不過放眼望去,賣場架上的火鍋湯底種類超過100種,究竟哪些能兼具健康和美味?《康健》邀請3位專家,以營養角度從73款市售的常溫湯底中挑出5款,並募集6位素人受試者品嚐及票選,看看哪一款湯底既能滿足你我的味蕾,又不造成身體負擔。《康健》也整理常見火鍋料的熱量,提供選購及享受火鍋料的注意事項。煮火鍋也有技巧,9個吃鍋時常碰到的問題,營養師、主廚一次解答。

膠原蛋白湯底以口味取勝 • 本次評比除了邀請營養專家,也募集6位康健會員來試喝專家挑選的5款湯底, 到底哪一款最受一般消費者青睞?

4顆丸子熱量直逼一碗飯 火鍋料怎麼挑不怕胖 • 吃火鍋總少不了各種火鍋料,不過仔細看這些產品外包裝的營養標示,熱量、鹽分和油脂都很高。究竟怎麼選,才能吃得盡興又無負擔?

下鍋先放菜還是先涮肉 吃鍋必知9問 • 冬天常圍爐吃火鍋,火鍋能不能隔天再加熱吃?小心火鍋湯其實暗藏危機! 《康健》邀請4位專家詳解吃火鍋的眉角,連醬汁、搭配飲品都有學問。

肺癌患者開刀 隔天就出院不是夢 • 數位科技已和抗癌藥、手術刀,並列為反擊腫瘤的強力幫手。醫師的雙眼從診間螢幕解脫,能和病人面對面深談;肺癌患者接受微創智慧手術,最快隔天就出院;AI還能檢視病理切片、解讀影像報告。癌症治療變得更安全又暖心,為病人創造更多勝算。

AI 讓醫病關係變順暢 安心就診減少溝通不良

胸腔手術室全面升級 肺癌3期存活率突破5成

鄧惠升打泰拳 不放棄的意志 • 每一個在職場上,對自己有期許的女性,是不是都不能讓這個世界,看到她的緊張、壓力?小鳥依人或是寧靜致遠的職場三明治媽媽,是不是已經絕跡了?或者從來不曾出現過?

羽球家族—揮開只有手機、電玩的相處魔咒 • 站在陽台上,我看見樓下有人在馬路上打羽毛球。街口在修馬路,翻開地下水道鐵蓋,施工師傅去吃飯休息。一對母女,在暫時封閉、無車無人的街道上,揮拍打起了羽毛球。這是非常台灣的景象,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羽毛球都是街巷、小公園,即興打起。然後,出現了戴資穎,小戴!她一路贏球,贏到連從來不看羽毛球比賽的人,都看到她吃麥當勞、喝舒跑,點餐Uber Eats、打完球後敷面膜……,十幾種廣告,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知名的運動明星。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贏了金牌,奪冠效應更加擴散,據體育署統計,疫情後,台灣總運動人口中,羽球項目激增5.1%,是球類運動第一名。那天《康健》採訪拍攝,羽球館老闆談起生意,笑得盆滿缽滿,「只要國際賽事傳捷,訂球場的電話就讓我們接到手軟,天天全滿。」

用食物填補心理匱乏 難怪你瘦不下來 • 假如你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個胖子,減肥以後復胖,根本理所當然。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瘦子,變胖以後該做的,不過就是「復瘦」而已。

體驗精采心生活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Frequency: Every other month Pages: 132 Publisher: CommonWealth magazine Co., Ltd. Edition: No.302_Jan-24

OverDrive Magazine

  • Release date: December 29, 2023

Formats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Health & Fitness

Languages

Chines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e 康健雜誌

飲食大未來,邁向真健康之路

靈活採用呼吸法 讓創傷成為完全打開的門 • 呼吸法是古人留下的寶藏。無論《瑜伽經》談調息、佛教經典的呼吸法門、道家的吐納,都知道如何運用呼吸引發身心轉變。

追求「看得好病」 而非只是「看得到病」 • 全球每年病逝的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三死於慢性病,對生命威脅很大。提升自我的健康識能,可減少患病風險及醫療浪費。

自我挑戰與成長 不要因銀髮就停止 • 年齡不是停止學習的藉口,多練習、有疑問就請教,也能熟能生巧;更可以鼓起勇氣,圓自己的夢。

以他律帶動自律 • 日前參加一個談論閱讀的活動,主持人稱我是一個在閱讀路上有極高自律性的人,我很意外。

針藥並施,挽救青光眼 • 陳小姐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下班回家或假日常熬夜追劇,最近覺得眼睛不適,嚴重時會脹痛,本以為休息會改善,沒想到視力變模糊,到眼科就診診斷是青光眼。

面對呼吸道疾病來襲 如何打造不生病好體質? • 《康健》會員專屬直播節目《請問康健》邀請兼具中、西醫資格的顏宏融醫師親自解說,如何預防流感、感冒、黴漿菌感染。

每餐7分飽 抗老更易瘦 • 現代人普遍飲食過剩,導致肥胖或代謝性疾病找上身。過去研究也發現,不要吃太飽、太快,有助控制體重、遠離慢性病、強化免疫力、抗老化,甚至有助遠離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及失智症。怎麼判斷7分飽?大約是已不覺得餓,可吃可不吃的「微飽感」。掌握4訣竅,輕鬆養成「7分飽」好習慣。

戰勝癌症的9大新突破 不只治療,預測能力更強大 • 癌症每年導致1,000萬人死亡,不但高居全球死因第2位,在台灣更連續41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醫學的快速進步,正為癌症治療與診斷帶來新曙光。

2024飲食大未來

減就是佳

好好喝水

毛孩飲食上座/咖啡喝健康

漢方強勢來襲

永續是王道

個食不將就/小份量潮流

KOP 引領風向/買單匠職人

餐飲數位革命

付費訂閱是日常

零食機能化

有植萃就加分

植物性蛋白持續瘋/手搖茶機能化

蛋白質商品化

運動補充再進化

食材奔頂級/國產藍莓來了

豆中之王樹豆/原民西洋菜

失落油芒再現

五穀之寶小米

唯我專屬/區隔又迭代

女力崛起了

喜迎Z世代

療癒睡好眠/好情緒是信仰

美國名醫奧茲的超級食物法 5原則啟動身體自癒力 • 超級食物」這個紅遍全球的營養概念,如今之所以為人熟知, 美國名醫奧茲(Mehmet Oz)堪稱背後的一大功臣。

營養不是吃多少就能有多少 揭祕國民營養教母的一日餐桌 • 主持國民營養調查30年,為全民規劃健康飲食藍圖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 為什麼認為健康飲食應該「動態調整」?平時又如何運用營養專業,為自己和家人顧健康?

法餐南霸天簡天才力挺小農 用在地好食材摘米其林綠星 • 在高雄經營11年的THOMAS CHIEN Restaurant創辦人、廚藝總監簡天才, 在最新公布的米其林2023榜單首度入榜並摘下綠星,標舉其在永續作為上的領先。

品嚐有別牛奶的拿鐵新風味 咖啡好伴侶配搭指南 • 品嚐咖啡是個享受,從磨豆開始就滿室芬芳,讓人心情愉悅,喝下肚不但提神醒腦,

香蕉皮、紅藜殼「升級再造」 助環境永續還讓人更健康 • 產業界近年興起「升級再造」風潮,從淘汰食材和剩食中尋找新商機,就是減廢運動的新實踐。

台灣起司征服米其林評審味蕾 慢慢弄助摘22顆星 • 每天現擠牛乳,除了鮮飲之外,還能做成雪白柔軟的天然起司,觸動味蕾。使用國產鮮乳的「慢慢弄」,掌握起司的美味公式,將里程短、風味佳的新鮮起司送到餐桌上,成為台灣唯一一家以國產自製起司打入餐廳、飯店的乳酪坊。

跟著地圖探索台灣獨特食材 認識前所未見的台東 • 台東推行慢食已有10餘年,透過每年的「台東慢食節」,不但讓大眾品嚐在地滋味, 也認識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更加了解食材產地,展現地方珍貴的人文故事和風土滋味。

73款火鍋湯底 大評比 • 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圍爐吃火鍋是一大享受。市售火鍋湯底訴求方便、快速、口味多變,是許多消費者的好選擇,不過放眼望去,賣場架上的火鍋湯底種類超過100種,究竟哪些能兼具健康和美味?《康健》邀請3位專家,以營養角度從73款市售的常溫湯底中挑出5款,並募集6位素人受試者品嚐及票選,看看哪一款湯底既能滿足你我的味蕾,又不造成身體負擔。《康健》也整理常見火鍋料的熱量,提供選購及享受火鍋料的注意事項。煮火鍋也有技巧,9個吃鍋時常碰到的問題,營養師、主廚一次解答。

膠原蛋白湯底以口味取勝 • 本次評比除了邀請營養專家,也募集6位康健會員來試喝專家挑選的5款湯底, 到底哪一款最受一般消費者青睞?

4顆丸子熱量直逼一碗飯 火鍋料怎麼挑不怕胖 • 吃火鍋總少不了各種火鍋料,不過仔細看這些產品外包裝的營養標示,熱量、鹽分和油脂都很高。究竟怎麼選,才能吃得盡興又無負擔?

下鍋先放菜還是先涮肉 吃鍋必知9問 • 冬天常圍爐吃火鍋,火鍋能不能隔天再加熱吃?小心火鍋湯其實暗藏危機! 《康健》邀請4位專家詳解吃火鍋的眉角,連醬汁、搭配飲品都有學問。

肺癌患者開刀 隔天就出院不是夢 • 數位科技已和抗癌藥、手術刀,並列為反擊腫瘤的強力幫手。醫師的雙眼從診間螢幕解脫,能和病人面對面深談;肺癌患者接受微創智慧手術,最快隔天就出院;AI還能檢視病理切片、解讀影像報告。癌症治療變得更安全又暖心,為病人創造更多勝算。

AI 讓醫病關係變順暢 安心就診減少溝通不良

胸腔手術室全面升級 肺癌3期存活率突破5成

鄧惠升打泰拳 不放棄的意志 • 每一個在職場上,對自己有期許的女性,是不是都不能讓這個世界,看到她的緊張、壓力?小鳥依人或是寧靜致遠的職場三明治媽媽,是不是已經絕跡了?或者從來不曾出現過?

羽球家族—揮開只有手機、電玩的相處魔咒 • 站在陽台上,我看見樓下有人在馬路上打羽毛球。街口在修馬路,翻開地下水道鐵蓋,施工師傅去吃飯休息。一對母女,在暫時封閉、無車無人的街道上,揮拍打起了羽毛球。這是非常台灣的景象,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羽毛球都是街巷、小公園,即興打起。然後,出現了戴資穎,小戴!她一路贏球,贏到連從來不看羽毛球比賽的人,都看到她吃麥當勞、喝舒跑,點餐Uber Eats、打完球後敷面膜……,十幾種廣告,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知名的運動明星。2020東京奧運,「麟洋配」贏了金牌,奪冠效應更加擴散,據體育署統計,疫情後,台灣總運動人口中,羽球項目激增5.1%,是球類運動第一名。那天《康健》採訪拍攝,羽球館老闆談起生意,笑得盆滿缽滿,「只要國際賽事傳捷,訂球場的電話就讓我們接到手軟,天天全滿。」

用食物填補心理匱乏 難怪你瘦不下來 • 假如你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個胖子,減肥以後復胖,根本理所當然。 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瘦子,變胖以後該做的,不過就是「復瘦」而已。

體驗精采心生活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