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No.303_Mar-24
Magazin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e 康健雜誌

中西醫合療 將改變世界醫療模式

不快樂的責任,在自己? • 我們可以隨時自己滿足,隨時活在光中,不會需要酒精、藥物,甚至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到這時候已經不會把分手、拆夥或離職當作多大一回事,不會留下多大的創傷。

健康老化才是最好的長照 • 「健康到老、無病善終」是每一個老年人的夢想,英國女王的死亡證明記載她的死因是「衰老」,著實令人羨慕。

天氣冷真的會讓人變胖 • 過了一個冬天又胖一圈嗎?我的減重門診常發現,11月時病人的體重會陷入停滯,要到隔年的3、4月,才會開始下降。

高營養的抱子芥菜 • 整個冬天一直延續到早春3、4月,都是芥菜最好吃的時候。本種植的抱子芥菜,略苦回甘,營養滿分。

每天喝夠水 抗老又促代謝

不吃藥,也能抗失眠? •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已經是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的第一線治療法,究竟如何進行?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來到《康健》會員專屬直播節目《請問康健》親自解說。

健康台灣,錢從哪裡來? • 即將於5月20日上任的賴清德,是台灣第1位醫師出身的民選總統,他同時擁有復健、醫學與公衛學歷,即使在醫界也難得一見。他在選前提出的醫療政見,又該怎麼落實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每3人就1人看中醫 中西醫合療成新趨勢

石崇良:中西醫合療 將是最好的照護 • 健保給付方式會改變醫療行為,健保署為什麼要持續推動中西醫整合計劃?有哪些挑戰?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康健》專訪,以下是精華摘要。

中西醫合療 怎麼做? • 中中西醫雖是兩套不同的邏輯思維,「救治病患」卻是共同理念。 從急性期、住院復健到門診追蹤,中西醫如何一起合作治病? 《康健》帶你實際走訪醫療現場,感受有溫度的醫療模式。

共同看診 找病因、調症狀更精準

緩解急症 大幅縮短留觀時間

術後調養 改善生活品質

助恢復意識 從昏迷到起身行走

中西醫合療給你問 • 面對疾病,多數民眾可能習慣先尋求西醫治療,但你知道有些疾病透過中西醫合療診治,好得更快、治療更有效嗎?

中西醫合療 台灣最強團隊 • 治療遇到瓶頸、無藥可醫,生活大受影響……,中西醫合療提供了另種解方。

世界級醫療救中風 • 搶救腦中風,分秒必爭,且看中西醫聯手,重新啟動修復受傷的大腦細胞。

一條龍治療復原更快 • 腦血管疾病位居全台10大死因第5位。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腦中風, 更有高達4萬人因腦中風失能,對患者及家屬身心造成嚴重衝擊。

3個月療程縮至1個月 • 2022年杭州亞運的賽場上,場邊4位復健科醫師和1位中醫師一起為選手針灸, 加速緩解賽後帶來的肌肉不適。針灸不是中醫師擅長的技能嗎?為什麼復健科醫師也會?

救千名嚴重過敏兒 重獲新生 • 台灣有近5成孩童深受過敏性疾病困擾,有些甚至反覆發作、無藥可用,全身搔抓到體無完膚,嚴重影響生長發育以及日常生活與學習。

破解偏方 不傷腎還救腎 • 慢性腎臟病不可逆,隨著病情進展,多數病患最終都走上洗腎一途,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與腎臟科密切合作,以中醫藥為病患延緩病情惡化。

研發草本洗鼻液獲獎 • 許多人深受鼻炎、口乾、反覆口腔潰瘍等困擾,西藥難根治,中西醫聯手研發草本新藥,兼顧治療與保養,病患接受度高,開啟了中西醫合療新方向。

結合重粒子治療 專攻難纏、晚期癌 •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中西醫合療不再局限手術化療後調養,而是更進一步在開刀治療前就介入中醫調理,可減少後續治療副作用,協助完成療程,增加存活率。

1個門診2位醫師 精準個人化 • 台灣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每年新增超過12萬名癌友,治癌過程漫長又複雜,如何維持生活品質及身心均衡?癌症中西特別門診提供了另種解方。

肝移植權威也信服 • 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大數據實證研究發現,多種癌症如乳癌、肺癌、大腸癌、胃癌等, 患者若在西醫常規治療同時,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能有效提升存活率。

想要中西醫合療,醫院哪裡找?

疫後仍積極顧健康 消費者最信哪個品牌? • 後疫情時代,消費行為和通路都出現典範轉移, 大眾對品牌的認同和信賴產生哪些變化?品牌該如何因應?

平價也能高爾夫 昂貴攔不住優美運動 • 一根棍子、一個小皮球,很多孩子都玩過這個遊戲。 傳說中,幾個世紀前蘇格蘭牧羊童的遊戲, 它在美加地區,是普羅大眾運動。 如果說高爾夫是權貴運動,我不同意。

我們要唱到90歲 • AA源於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從安全、健康、參與到數位賦能,是《康健》積極倡議的 4大AA支柱。AA人物就是實踐的模範,看4位大叔如何用美聲串起友誼、重拾夢想?

體驗精采心生活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Formats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Health & Fitness

Languages

Chines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e 康健雜誌

中西醫合療 將改變世界醫療模式

不快樂的責任,在自己? • 我們可以隨時自己滿足,隨時活在光中,不會需要酒精、藥物,甚至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到這時候已經不會把分手、拆夥或離職當作多大一回事,不會留下多大的創傷。

健康老化才是最好的長照 • 「健康到老、無病善終」是每一個老年人的夢想,英國女王的死亡證明記載她的死因是「衰老」,著實令人羨慕。

天氣冷真的會讓人變胖 • 過了一個冬天又胖一圈嗎?我的減重門診常發現,11月時病人的體重會陷入停滯,要到隔年的3、4月,才會開始下降。

高營養的抱子芥菜 • 整個冬天一直延續到早春3、4月,都是芥菜最好吃的時候。本種植的抱子芥菜,略苦回甘,營養滿分。

每天喝夠水 抗老又促代謝

不吃藥,也能抗失眠? •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已經是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的第一線治療法,究竟如何進行?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來到《康健》會員專屬直播節目《請問康健》親自解說。

健康台灣,錢從哪裡來? • 即將於5月20日上任的賴清德,是台灣第1位醫師出身的民選總統,他同時擁有復健、醫學與公衛學歷,即使在醫界也難得一見。他在選前提出的醫療政見,又該怎麼落實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每3人就1人看中醫 中西醫合療成新趨勢

石崇良:中西醫合療 將是最好的照護 • 健保給付方式會改變醫療行為,健保署為什麼要持續推動中西醫整合計劃?有哪些挑戰?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受《康健》專訪,以下是精華摘要。

中西醫合療 怎麼做? • 中中西醫雖是兩套不同的邏輯思維,「救治病患」卻是共同理念。 從急性期、住院復健到門診追蹤,中西醫如何一起合作治病? 《康健》帶你實際走訪醫療現場,感受有溫度的醫療模式。

共同看診 找病因、調症狀更精準

緩解急症 大幅縮短留觀時間

術後調養 改善生活品質

助恢復意識 從昏迷到起身行走

中西醫合療給你問 • 面對疾病,多數民眾可能習慣先尋求西醫治療,但你知道有些疾病透過中西醫合療診治,好得更快、治療更有效嗎?

中西醫合療 台灣最強團隊 • 治療遇到瓶頸、無藥可醫,生活大受影響……,中西醫合療提供了另種解方。

世界級醫療救中風 • 搶救腦中風,分秒必爭,且看中西醫聯手,重新啟動修復受傷的大腦細胞。

一條龍治療復原更快 • 腦血管疾病位居全台10大死因第5位。每年約有1.3萬人死於腦中風, 更有高達4萬人因腦中風失能,對患者及家屬身心造成嚴重衝擊。

3個月療程縮至1個月 • 2022年杭州亞運的賽場上,場邊4位復健科醫師和1位中醫師一起為選手針灸, 加速緩解賽後帶來的肌肉不適。針灸不是中醫師擅長的技能嗎?為什麼復健科醫師也會?

救千名嚴重過敏兒 重獲新生 • 台灣有近5成孩童深受過敏性疾病困擾,有些甚至反覆發作、無藥可用,全身搔抓到體無完膚,嚴重影響生長發育以及日常生活與學習。

破解偏方 不傷腎還救腎 • 慢性腎臟病不可逆,隨著病情進展,多數病患最終都走上洗腎一途,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與腎臟科密切合作,以中醫藥為病患延緩病情惡化。

研發草本洗鼻液獲獎 • 許多人深受鼻炎、口乾、反覆口腔潰瘍等困擾,西藥難根治,中西醫聯手研發草本新藥,兼顧治療與保養,病患接受度高,開啟了中西醫合療新方向。

結合重粒子治療 專攻難纏、晚期癌 •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中西醫合療不再局限手術化療後調養,而是更進一步在開刀治療前就介入中醫調理,可減少後續治療副作用,協助完成療程,增加存活率。

1個門診2位醫師 精準個人化 • 台灣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每年新增超過12萬名癌友,治癌過程漫長又複雜,如何維持生活品質及身心均衡?癌症中西特別門診提供了另種解方。

肝移植權威也信服 • 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大數據實證研究發現,多種癌症如乳癌、肺癌、大腸癌、胃癌等, 患者若在西醫常規治療同時,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能有效提升存活率。

想要中西醫合療,醫院哪裡找?

疫後仍積極顧健康 消費者最信哪個品牌? • 後疫情時代,消費行為和通路都出現典範轉移, 大眾對品牌的認同和信賴產生哪些變化?品牌該如何因應?

平價也能高爾夫 昂貴攔不住優美運動 • 一根棍子、一個小皮球,很多孩子都玩過這個遊戲。 傳說中,幾個世紀前蘇格蘭牧羊童的遊戲, 它在美加地區,是普羅大眾運動。 如果說高爾夫是權貴運動,我不同意。

我們要唱到90歲 • AA源於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從安全、健康、參與到數位賦能,是《康健》積極倡議的 4大AA支柱。AA人物就是實踐的模範,看4位大叔如何用美聲串起友誼、重拾夢想?

體驗精采心生活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