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No.289_Dec-22
Magazine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推翻好、壞食物二分法

謝謝你們 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走路1關鍵 降失智、減重更有效

拉繩練習強化肩膀活動力 揮別五十肩

睡一覺起來腰痠背痛? 醫師教你挑對床墊、枕頭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4面向養成不生病習慣

下一代的健康 是否已經可以訂製?

2022 GOOD DOCTOR《康健》 年度好醫生 • 醫生告訴我們,什麼是好醫生 《康健》身為華人第一大健康生活媒體,素以縮短醫病資訊落差、傳播 正確健康知識為己任,20多年來,受到醫界和民眾高度信任。 2022年開始,《康健》每年將推出〈年度好醫生〉,以「醫德醫術」、 「國際聲譽」、「與時精進」等3項指標,透過各大醫學會徵選推薦, 表彰各專科具代表性的年度傑出醫生,讓社會看見他們的卓越和貢獻,並建立「好醫生」值得信賴的指標,提供民眾就醫時參考。

常常便秘、放屁或有瘜肉 是大腸癌的前兆? • 大腸直腸癌若早期發現,手術後5年存活率高達8~9成。不過,一旦到第3期有腫瘤淋巴結或遠端轉移,即使加上化療,整體預後仍不佳。台灣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常常被忽略的警訊及比較容易得大腸癌的高風險群有哪些?《癌症問康健》邀請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鄭厚軒來解答。 有腸瘜肉,是不是就等於罹患大腸癌? 大腸裡的凸起物都可以稱為瘜肉,但不見得都和大腸直腸癌有關。被認為最危險的是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年齡愈大,有這一類瘜肉的機會就愈高。 除了腺瘤性瘜肉外,其他如增生型或發炎型瘜肉,癌化機率較低,若只有1、2顆且小於1公分的小瘜肉,一般5年後再追蹤即可,並不是所有瘜肉都必須切除。

你也想「獨立自主」到老?

壓力山大 器官也會受到傷害

一天1萬步 不會改善肌少症

CHR16強名單揭曉 企業永續的起點 在員工健康

白蘿蔔

蜂蜜究竟是素食還葷食? 5種純植物性糖漿可取代

手剝「老蓮子」煲湯 軟Q綿甜好滋味

12個意想不到的食物真相

高油、高澱粉讓人又愛又恨 吃對方法也可以很健康

燕麥奶不含奶、全麥麵包非真全麥 小心誤踩偽健康陷阱

個人化調整飲食內容 6原則滿足身體所需

是醫生也是鐵道文化專家 許乃懿守護偏鄉2條重要生命線

你的睡眠像哪種動物? 順應時型睡得更好

吃得健康 和身體一起活出快樂

我敷面膜 因為男人從這3處開始顯老

樂觀 不一定是萬靈藥

痠痛失眠食慾差 作息大變恐是憂鬱症

避免寒熱、護下腹 有效預防卵巢癌

工藤夕貴: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比到好萊塢演戲更滿足

解封後最想去哪放飛旅行? 丹麥3大體驗最推薦

一起玩數獨

大人社團實體& 線上直播課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Frequency: Every other month Pages: 132 Publisher: CommonWealth magazine Co., Ltd. Edition: No.289_Dec-22

OverDrive Magazine

  • Release date: November 29, 2022

Formats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Health & Fitness

Languages

Chinese

創刊於1998年。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從食品到營養,從運動到心情,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提供健康、快樂、均衡、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2010年(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

推翻好、壞食物二分法

謝謝你們 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走路1關鍵 降失智、減重更有效

拉繩練習強化肩膀活動力 揮別五十肩

睡一覺起來腰痠背痛? 醫師教你挑對床墊、枕頭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4面向養成不生病習慣

下一代的健康 是否已經可以訂製?

2022 GOOD DOCTOR《康健》 年度好醫生 • 醫生告訴我們,什麼是好醫生 《康健》身為華人第一大健康生活媒體,素以縮短醫病資訊落差、傳播 正確健康知識為己任,20多年來,受到醫界和民眾高度信任。 2022年開始,《康健》每年將推出〈年度好醫生〉,以「醫德醫術」、 「國際聲譽」、「與時精進」等3項指標,透過各大醫學會徵選推薦, 表彰各專科具代表性的年度傑出醫生,讓社會看見他們的卓越和貢獻,並建立「好醫生」值得信賴的指標,提供民眾就醫時參考。

常常便秘、放屁或有瘜肉 是大腸癌的前兆? • 大腸直腸癌若早期發現,手術後5年存活率高達8~9成。不過,一旦到第3期有腫瘤淋巴結或遠端轉移,即使加上化療,整體預後仍不佳。台灣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常常被忽略的警訊及比較容易得大腸癌的高風險群有哪些?《癌症問康健》邀請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鄭厚軒來解答。 有腸瘜肉,是不是就等於罹患大腸癌? 大腸裡的凸起物都可以稱為瘜肉,但不見得都和大腸直腸癌有關。被認為最危險的是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年齡愈大,有這一類瘜肉的機會就愈高。 除了腺瘤性瘜肉外,其他如增生型或發炎型瘜肉,癌化機率較低,若只有1、2顆且小於1公分的小瘜肉,一般5年後再追蹤即可,並不是所有瘜肉都必須切除。

你也想「獨立自主」到老?

壓力山大 器官也會受到傷害

一天1萬步 不會改善肌少症

CHR16強名單揭曉 企業永續的起點 在員工健康

白蘿蔔

蜂蜜究竟是素食還葷食? 5種純植物性糖漿可取代

手剝「老蓮子」煲湯 軟Q綿甜好滋味

12個意想不到的食物真相

高油、高澱粉讓人又愛又恨 吃對方法也可以很健康

燕麥奶不含奶、全麥麵包非真全麥 小心誤踩偽健康陷阱

個人化調整飲食內容 6原則滿足身體所需

是醫生也是鐵道文化專家 許乃懿守護偏鄉2條重要生命線

你的睡眠像哪種動物? 順應時型睡得更好

吃得健康 和身體一起活出快樂

我敷面膜 因為男人從這3處開始顯老

樂觀 不一定是萬靈藥

痠痛失眠食慾差 作息大變恐是憂鬱症

避免寒熱、護下腹 有效預防卵巢癌

工藤夕貴: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比到好萊塢演戲更滿足

解封後最想去哪放飛旅行? 丹麥3大體驗最推薦

一起玩數獨

大人社團實體& 線上直播課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