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創富》於2000年創立,是一本以健康及醫療為主題的季刊雜誌,除了本港各大書報攤、7-11、OK便利店、部分百佳及惠康超市有代售,於各大公共及私人醫院與診所、健康機構、社區中心、圖書館、麥當勞及東亞銀行均可免費翻閱,每月瀏覽量達380,000次。
專家與您Q&A
封面專題
揉合日本技術及本地科研將幹細胞藥品帶給市民 • 全球再生醫學科技蓬勃發展,其中幹細胞藥品有望治療中風、帕金遜症、退化性關節炎等難治疾病,尤為矚目。香港的相關發展落後美、日等國家,而且細胞治療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研發過程也充滿挑戰。面對重重關卡,生物科技初創公司「香港再生醫學有限公司」依然迎難而上,致力透過幹細胞技術實現現代人健康長壽的願景。未來幹細胞藥品在中風、退化性關節炎治療上會扮演甚麼角色?生髮產品在融入幹細胞技術後,又有甚麼優越性?
奇難雜症的解藥幹細胞的未來發展 • 幹細胞早在1868年由德國生物學家提出。它彷彿細胞的種子,能不斷更新與分化,將人體基因與細胞用於重建已受損的組織,不再只是被動治療。近年幹細胞發展一日千里,未來有望應用於各式各樣的疾病,即使身患絕症也有康復的希望。
「髮」現希望認識各種改善脫髮技術 • 維持理想外貌是很多人的「終生事業」,臉部保養或多或少可以依賴護膚品,然而要改善脫髮卻不簡單。講起脫髮,很多人會聯想到中年男士的「男性型脫髮」,其實不論男女老少皆可能面對脫髮問題,包括產後或更年期女士,及部分20至30多歲的年輕男士。幸好近年不少增髮新技術面世,可有效改善脫髮問題。
Global Health環宇健康
健康生活EASYGO NEWS
保暖先護腳四類人士更應注意 •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是我們身體最遠端的一個部位,出現寒涼症狀的機率要比其他部位更高。如果雙腳長時間受涼,可能會引發感冒、痛經等問題,四類人群尤其應注意。
常吃六種豆防病減體脂 • 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現代營養學證明,每天食用豆類食品可減少身體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亦是解決上班族營養不良及營養過剩雙重負擔的最佳方法。
醫訊速遞
退化性痛症綜合治療 • 年輕人的痛症問題不外乎運動創傷或職業勞損,一般通過物理治療及消炎藥物就能快速康復。至於中年人士的痛症原因則相對複雜,除了不當使用肌肉關節導致損傷之外,亦涉及到退化性問題。
第9屆亞洲素食展三大主題館追求素食健康生活 • 第9屆亞洲素食展將於2023年2月17至19日(星期五至日)於香港灣仔會展3FG展覽廳舉行。今屆展會的規模為往年的一倍,全場超過260個展商,為市民及業界提供超過5,000種素食、純素、天然、有機及綠色產品,更有不同講座及工作坊等豐富節目,期望公眾滿載而歸,渡過一個精彩周末。
發現促成關聯記憶的神經結構助了解腦疾如何損害記憶 • 記憶來自經驗,幾乎所有我們所知和所做的事情都與記憶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在果蠅的腦中,發現一種可以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嶄新神經結構。有關發現將有助醫學界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對未來研發腦部疾病的治療具重要影響。
逾半HER2陽性乳癌患者抗癌準備不足醫患共提方案促改善 • HER2陽性乳癌是惡性較高的乳癌,儘管目前有不少治療選項可有效控制病情,惟調查發現超過半數HER2陽性乳癌患者在表達治療期望及獲取最新治療資訊上出現困難,顯示患者在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時面臨不少障礙以致影響疾病管理過程,極需醫患各界關注。
迷走神經昏厥眼前一黑失知覺 • 迷走神經昏厥,指的是因為腦部供血不足而短暫失去知覺。出現迷走神經昏厥的患者,昏厥前通常有冒汗、臉色蒼白、眼前發黑、暈眩、噁心或是耳鳴等徵狀,感覺就快昏厥時只要儘快坐下、躺下便會逐漸恢復。
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的治療(上篇) • 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 AVM)是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患者年齡廣泛,由4歲小童以至80多歲的老人家也有。先天性的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一旦破裂,能導致嚴重的出血性中風,對病人的腦神經功能及身心殘害影響至鉅,亦會令家庭親人背負沉重的身心及經濟負擔。
腳痛可能是胸椎椎間盤突出 • 總有患者問,臨床上除了常見的頸椎、腰椎椎間盤突出之外,有沒有胸椎椎間盤突出的個案?答案當然是有的。胸椎椎間盤突出是怎麼造成的?平常如何預防及紓緩?
足底筋膜炎讓人痛到寸步難行 •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痛症,患者的腳踭中央至內側附近筋膜疼痛,可能嚴重影響站立和步行能力,久坐後站起或早上起床時腳踭便感到刺痛。
疫苗接種重要嗎? • 接種疫苗對家庭及公共衛生均非常重要。免疫系統是人體的天然防禦機制,專門對抗導致生病的病毒和細菌。身體必須接觸不同病菌以建立免疫系統,當身體第一次接觸病菌,它便會產生抵抗病菌的抗體。但建立抗體需時,而通常在建立抗體前受種者會感到不適。一旦體內產生抗體,免疫系統便會在下次受到病菌入侵時作出反抗,保護受種者的健康。
孕期乳房變化 準媽媽要知道 • 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乳房會出現很大的變化,例如乳房逐漸增大,乳頭、乳暈變大,乳暈顏色逐漸加深,乳房血管數量增加等。這些變化都是身體為產後餵哺母乳作出準備。
女性常見文明病子宮內膜移位 • 陳女士因經痛到診所求診。她在婚前就有經痛的現象,有時候隱隱作痛,有時候痛得像在抽筋,影響日常生活。檢查後才發現她有子宮內膜移位症。
常見於幼童的兒童嘶吼症 • 「嘶吼症」(Croup)或稱「哮吼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症病,屬於急性咽喉氣管發炎的症狀。大多數由呼吸道傳染病毒感染所引致,例如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皆容易引致嘶吼症。
緩和痛症 針灸有辦法 • 差不多每個人都有「痛」的經歷,身體的疼痛通常指由身體損傷、病患或不良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覺。疼痛是一個自覺症狀,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臨床上常把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統稱為痛症。與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痛症相比,中醫針灸不但療效理想亦沒有副作用。
醫管局50億條大數據助科研落地 • 龐大的數據庫是科研的重要資源。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數據實驗室擁有逾50億條覆蓋25年的醫療數據。實驗室與本地大學共享數據,並提供軟硬件支援,以協助研究團隊發展醫學科研。
手術割除乳癌後 如何重塑乳房? • 乳癌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每14名女性,就有一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現時本港平均每日有13名女性確診患上乳癌,每年的新增個案多逾4,000宗。患者若手術割除乳癌後,如何重塑乳房?
使用得當 類固醇非駭人怪獸 • 類固醇在不少人眼中像是穿腸毒藥,許多人都避而遠之。其實類固醇與其他藥物一樣,有其治療功效,同時亦有副作用,只要按指示正確使用,類固醇會是良藥,否則便會成為毒藥。
醫者零接觸 卻療癒了疑難病患者 • 在素菜館中,我和同桌食客展開了對話。對方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我回答是一位心理師。知道我的工作後,這位熟客突然來了興致:「哦?那你知不知道附近那座山後有個奇人,她治癒了很多醫院都治不好的精神病人。她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師,而是一位僧人。」
強膝健骨有道 • 膝關節痛在各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不同層面的關節問題該如何處理及預防?
高脂飲食可誘發白內障 • 白內障不是長者專利,10幾或20幾歲的族群同樣有機會患上令視力衰退的白內障,患症者年輕化現象不可忽視。乾眼、眼皮痕脹、視力模糊、眼睛疲勞、大量分泌物、怕光或眼眶出現紫黑色就是警訊。延續上期白內障主題,這期續談氧化應激眼睛水晶體的蛋白質沉積物與白內障的關係。
穴位和足部反射區的療效比較 • 在課堂上講授足部反射治療按摩法時,一位女同學問及月經失調應該按雙腳哪個穴位。原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穴位」和「反射區」的區別,或誤解為是同一樣東西。在解釋兩者的區別時,我想起了在國內實習時的經歷,想和讀者分享一下。
歲末雜感
食生版頂級朱古力奶
冬季養生,以「藏」為要
破解貧血的迷思
濕疹之苦 唯同路人能懂